聯統日報有限公司.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和平路336號1樓之1 電話:038356141-3 hualien.info@gmail.com

政治

焦點、府會、民代、鄉市鎮、廣場

綜合

社會、一般、工商、生活、廣場

美食

餐廳、小吃、飲品、特產

生活

百貨、美容、旅遊、休閒

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

在地文學作家圖像系列特展- 「陳黎─在我的城旅行所有的城」

在地文學作家圖像系列特展-
「陳黎─在我的城旅行所有的城」

記者陳品雯/報導
  花蓮縣文化局訂於3月13日(一)上午10:00在圖書館1樓大廳舉辦花蓮在地文學作家圖像系列特展第14檔-「陳黎-在我的城旅行所有的城」開幕記者會。展示地點除了文化局圖書館外,同步也在全縣13個鄉鎮市圖書館展出作家陳黎的相關資料及著作,展期自106/03/13至106/06/04日,歡迎民眾一同前來共襄盛舉。
  陳黎本名陳膺文,一九五四年生,台灣花蓮人,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曾任花蓮花崗國中教師。現已退休,專事寫作。創作文類以詩及散文為主,兼及論述及兒童文學。張芬齡提到陳黎的詩「顯得知性和入世」,「他不擅將自己的情感做主觀的宣洩」,除文學創作之外,陳黎亦從事翻譯,而且積極參與花蓮的藝文活動,堪稱為花蓮中生代文學作家中之佼佼者。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時報文學獎敘事詩首獎、新詩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等。二○○五年,獲選「台灣當代十大詩人」。二○一二年,獲邀代表台灣參加倫敦奧林匹克詩歌節。二○一四年,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二○一五年,受邀參加雅典世界詩歌節、新加坡作家節以及香港「國際詩歌之夜」。二○一六年,受邀參加法國「詩人之春」。二○一七年,受邀參加「澳門文學節」。詩集譯成外語出版者有英語、法語、日語、荷蘭語等六種。
  陳黎認為,散文的寫作可以從另一角度來觀察人生,所以他的作品風格多變,從生活器具到音樂,從鄉土環境到繪畫,都在他簡練的文字中呈現出作者對生命的熱忱:愛音樂,愛繪畫,更愛花蓮、愛這塊土地。讀他的作品就像走進藝術的大觀園:賞名畫、聽古典樂、分享世界文學大師的愛與愁,更看到斯土斯民的夢想與希望。
  本次文化局將在圖像展記者會當日邀請陳黎老師及作家李進益、邱上林、松園別館館長羅曼玲、插畫家彭智薇等5人在此藝文空間與民眾一同面對面,討論作家陳黎老師的詩文魅力,誠摯歡迎大家作伙來了解作家陳黎、交流抬槓!

圖:花蓮在地文學作家圖像系列特展-「陳黎-在我的城旅行所有的城」將於13日在文化局圖書館一樓大廳展出。

文化局10日邀鄉親觀賞電影《沈默》

文化局10日邀鄉親觀賞電影《沈默》

記者陳品雯/報導
  花蓮縣文化局有感於影視作品對於城市行銷的重要性,自104年起訂定發布「花蓮縣影視拍攝協助及補助辦法」、「拍片住宿及促進在地人士就業補助簡章」、「影視作品創作徵選補助簡章」、建立「花蓮縣政府暨所屬局處影視協拍聯繫人員表」及成立推動小組;協助由美國馬丁史柯西斯導演的《沈默》拍攝工作,以及協助由馮凱導演的《神廚》等共20餘部電影之宣傳、場地申請、拍片住宿補助、路權申請及臨時建物執照申請......等。為讓更多人了解影視產業推動之工作,特邀請影視產業推動委員會的委員、媒體記者及鄉親們於本週五(3月10日)15:20至花蓮秀泰影城觀賞《沈默》。
  文化局長陳淑美表示,106年2月17日上映之國際大片《沈默》,由金獎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導演,「前蜘蛛人」安德魯加菲德、「地表最強老爸」連恩尼遜等人主演,據了解,導演史柯西斯醞釀拍《沈默》長達28年,因為題材沉重、資金籌措不易,後來聽取台灣大導演李安的推薦,終於得以在台灣完成他的夢想之作。《沈默》全片在台灣取景,拍攝地包括台北中影片場、九份、三芝、金山、台中、花蓮與台東、萬里,其預告片雖然只有短短2分鐘,包括偷渡上岸與置身日本村落的畫面,都是在本縣牛山呼庭海域取景拍攝。本片勘景、宣傳及臨時建物之申請等工作均在花蓮縣文化局及縣府團隊協助下得以順利完成,希望未來能吸引更多優秀導演及優質影片至本縣拍攝,讓好山好水好人情的花蓮讓更多國際友人認識,透過影視產業做好城市行銷。
  花蓮縣文化局邀請鄉親3月10日(週五)15:20至花蓮秀泰影城4樓4廳觀賞《沈默》,自3月9日(週四)上午10時起於文化局石雕館服務台發送電影票,每人1券,請有意觀賞本片之鄉親前往索取,數量有限,贈完為止。電影為輔導級,未滿12歲不得入場(請備妥證明文件) ,12-18歲觀眾需由成人陪同方得進入觀賞。
  如有疑問請電洽8227121轉145文化局藝文推廣科劉小姐。

在地文學作家圖像系列特展- 「陳黎─在我的城旅行所有的城」

在地文學作家圖像系列特展-
「陳黎─在我的城旅行所有的城」

記者陳品雯/報導
  花蓮縣文化局訂於3月13日(一)上午10:00在圖書館1樓大廳舉辦花蓮在地文學作家圖像系列特展第14檔-「陳黎-在我的城旅行所有的城」開幕記者會。展示地點除了文化局圖書館外,同步也在全縣13個鄉鎮市圖書館展出作家陳黎的相關資料及著作,展期自106/03/13至106/06/04日,歡迎民眾一同前來共襄盛舉。
  陳黎本名陳膺文,一九五四年生,台灣花蓮人,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曾任花蓮花崗國中教師。現已退休,專事寫作。創作文類以詩及散文為主,兼及論述及兒童文學。張芬齡提到陳黎的詩「顯得知性和入世」,「他不擅將自己的情感做主觀的宣洩」,除文學創作之外,陳黎亦從事翻譯,而且積極參與花蓮的藝文活動,堪稱為花蓮中生代文學作家中之佼佼者。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時報文學獎敘事詩首獎、新詩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等。二○○五年,獲選「台灣當代十大詩人」。二○一二年,獲邀代表台灣參加倫敦奧林匹克詩歌節。二○一四年,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二○一五年,受邀參加雅典世界詩歌節、新加坡作家節以及香港「國際詩歌之夜」。二○一六年,受邀參加法國「詩人之春」。二○一七年,受邀參加「澳門文學節」。詩集譯成外語出版者有英語、法語、日語、荷蘭語等六種。
  陳黎認為,散文的寫作可以從另一角度來觀察人生,所以他的作品風格多變,從生活器具到音樂,從鄉土環境到繪畫,都在他簡練的文字中呈現出作者對生命的熱忱:愛音樂,愛繪畫,更愛花蓮、愛這塊土地。讀他的作品就像走進藝術的大觀園:賞名畫、聽古典樂、分享世界文學大師的愛與愁,更看到斯土斯民的夢想與希望。
  本次文化局將在圖像展記者會當日邀請陳黎老師及作家李進益、邱上林、松園別館館長羅曼玲、插畫家彭智薇等5人在此藝文空間與民眾一同面對面,討論作家陳黎老師的詩文魅力,誠摯歡迎大家作伙來了解作家陳黎、交流抬槓!

圖:花蓮在地文學作家圖像系列特展-「陳黎-在我的城旅行所有的城」將於13日在文化局圖書館一樓大廳展出。

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

原民會攜手台灣三星電子辦理 原住民族教育數位學習計畫

原民會攜手台灣三星電子辦理
原住民族教育數位學習計畫

本報新聞中心/報導
  有感原住民族語言文化瀕危,認同並支持原民會民族教育政策方針,台灣三星電子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共同發起「數位扎根文化星傳 原住民族教育數位學習計畫」,於3月6日於市長官邸舉行計畫啟動記者會,並邀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主任王雅萍,及參與計畫的10所原住民族學校代表等貴賓出席,期盼透過官、產、學三方合作的力量,讓原住民學童用最創新的科技學習最傳統的文化、提高族語及傳統文化學習興趣。

圖:原住民族委員會與台灣三星電子共同啟動「數位扎根文化星傳 原住民族教育數位學習計畫」。

瑞穗生態教育館帶您進入尋豹之旅 台灣雲豹講座:眾裡尋豹千里路

瑞穗生態教育館帶您進入尋豹之旅
台灣雲豹講座:眾裡尋豹千里路

記者陳奕嶙/報導
  花蓮林區管理處瑞穗生態教育館將於3月25日上午9時舉辦「台灣雲豹講座:眾裡尋豹千里路」活動。台灣雲豹在原住民口耳相傳的故事中經常成為主角。魯凱族霧台鄉舊好茶部落,又被稱為「雲豹的故鄉」,其祖先跟隨著雲豹的腳步,來到大武山的西側定居發展,因此他們又自稱為雲豹的子民;排灣族則有獵豹的文化,利用雲豹毛皮製作成服飾、雲豹的牙齒製作頭飾,這些象徵著尊貴與地位,只有頭目與貴族階級才能擁有。這些存在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文物中,留下許多知識寶庫。
  本次講座邀請致力於研究台灣雲豹的學者-屏東科技大學研究員姜博仁,分享他如何開啟台灣雲豹研究的過程,並與台美生態學者組成研究團隊,耗時13年在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及雙鬼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進行長期研究,探究台灣雲豹到底還存不存在?研究中運用何種調查方法?在調查工作中面臨的種種困難與危險,又是如何突破?以及追尋台灣雲豹艱辛的研究歷程。
  花蓮林區管理處處長吳坤銘表示,台灣資源豐富有許多珍貴的特有生物,瑞穗生態教育館藉由105年度「熊豹特展」系列活動,觸動民眾關心台灣國寶級珍稀哺乳動物。期望能讓民眾更認識臺灣特有的野生動物,瞭解其保育的價值,也吸引更多民眾關心在地生態保育議題。
  本次活動將於3月10日(五)中午12點開放網路報名,歡迎至瑞穗生態教育館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rsecology)或部落格(http://rsecology77.blogspot.tw/)瀏覽最新活動消息。現場備有精美紀念品送給喜愛雲豹及關心臺灣生態環境的您,名額有限,敬請於開放報名後盡早報名,以免向隅。瑞穗生態教育館提供到館導覽服務預約,請於開館時間(週三至週日、上午9點至下午5點)洽詢03-8876631,瑞穗生態教育館歡迎您!

圖:瑞穗生態教育館特展,邀民眾一起來認識動植物生態。

2017年3月3日 星期五

部落無線寬頻網路數位應用成果展 3月2、3日讓我們一起帶著手機遊部落

部落無線寬頻網路數位應用成果展
3月2、3日讓我們一起帶著手機遊部落

本報新聞中心/報導
  為了向社會各界展現「原住民族部落無線寬頻網路數位應用計畫」的階段性成果,原住民族委員會特於106年3月2日與3日兩天,於新竹縣北埔鄉麻布山林舉辦「原住民族部落無線寬頻網路數位應用—帶著手機遊部落成果展」,由原民會副主委鍾興華Calivat‧Gadu主持,用影片導覽原住民族十條旅遊路線:新竹縣泰雅族馬里光部落的農場與獵人之旅、桃園縣泰雅族三光部落的勞作與文化之旅、屏東縣排灣族東源部落及石門部落的自然生態之旅、屏東縣魯凱族霧臺部落及神山部落的美食饗宴之旅、臺東縣布農族崁頂部落及延平鄉內本鹿部落的忘情之旅。透過愛部落(i-Tribe)網路,聚焦各個部落特色,用部落深度旅遊來體驗原住民族文化。
  近年來,部落深度旅遊風氣漸盛,旅客的選擇不再只是追求火紅景點或流行趨勢,反而開始重視自然景觀結合文化、體驗的輕旅行,這特點在親子旅遊的選項中更為顯著。因此,原民會期望透過此計畫,希望善用數位應用的能量,帶動部落遊程的推廣與曝光、塑造新的部落印記,進而引發文化創意的激盪、觀光資源的挹注以及在地農產的品牌化。
  為使本計畫效益延伸,特號召部落共同響應,從導覽人員的安排到餐旅、體驗等,皆展現不同族群、不同部落的豐富樣貌。馬里光部落的泰雅魚叉生活、內本鹿部落的古道祕境、霧臺部落的豐年盛祭等,從習俗飲食到歷史故事,都是長期累積和傳承的文化蘊涵。以空拍部落美景,展現秀麗山水;經實景紀錄,看見部落熱情好客的一面;而旅程中的趣味手作、道地美食,透過細膩手法的呈現,讓部落風景更加誘人。旅人部落平臺,完整紀錄十條路線、十五位導覽人員的影音、文字、圖片等資料,產品購買、線上預約更是一應俱全。
  這些數位資訊的採集,讓部落多位優秀人員出動,協助讓成果更多元和精彩。此次成果展規劃有:靜態式的旅遊路線展攤,搭配觸控式螢幕呈現視覺成果;還有動態式的泰雅族射箭、陷阱製作及搗麻糬體驗;並以座談邀請四方通行旅行社總經理邱文鴻、瘋馬旅行社負責人李文瑞、高雄市資訊服務暨應用協會計畫主持人李耀威、創世華山基金會顧問盧志山等專家學者共同分享部落旅遊面對市場的競爭如何再創價值。藉由各界專業人士的經驗、見解,現場和與會成員交流互動,讓參加者能從中獲取寶貴意見或有益處之營運模式,去蕪存菁的使部落的整體規劃更有優勢與競爭力。

圖:原民會副主委鍾興華Calivat‧Gadu主持「原住民族部落無線寬頻網路數位成果展」。

食時在載-品味風土 質料與時間之藏

食時在載-品味風土 質料與時間之藏

記者陳品雯/報導
  風土,捏塑了生活在這塊土地上人兒的樣貌。
  風土,在四季更迭中,
  也許是味蕾上的饗宴,也許是色彩上的盛會,
  唯一不變的,是一個地方的獨特性,是一個人真實的展現。
  花蓮,據說是一塊土地很黏的地方,
  一位生活在他方的山迷,
  一位生活在家鄉的華辛,
  一起在這兒感受大自然的美,
  一起用雙手勾勒出點點滴滴的驚喜與發現。
  我們的身體, 留下了滋養與孕育的記憶,那是壯闊的美景,
  我們的日常,層層疊疊地漬入花東的滋味,那是食物傳遞的溫情,
  我們用創作來回應 ,在地的豐饒實在與強韌的生命力。
  這一份美好,我們也與花蓮在地的有機農夫分享,因為有他們辛勤地耕種,才有農村的美景,激發我們的靈感,才有機會品嚐到大地賜與我們的美食。
  我們用溫度,佈置這次展覽的空間----一雙繪畫的手、一雙耕田的手、一雙烹調的手,一雙玩花的手,一雙拿針線的手,一雙設計家俱的手,歡迎您在4日下午2:30開幕茶會,一起來共食,用五感來感受眾人一起營造出的美好。

展出日期:31日至331
展覽地點:松園別館二樓大展覽室

2017臺灣國際蘭展即將登場

2017臺灣國際蘭展即將登場

記者陳品雯/報導
  「2017臺灣國際蘭展」將於3月4日至3月13日在臺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臺南市後壁區烏樹里烏樹林325號)熱鬧登場,今年蘭展以「DISCOVER SUSTAINABLE ORCHIDS 臺南臺蘭•生生不息」為活動主題,強調發現、探索的意象,將蘭花從各方面融入於我們的生活之中,以8大主題景觀呈現,此外,本次活動以新技術改變展覽方式,首次導入虛擬實境(VR),讓民眾可以親自體驗蘭花育種,培育出屬於自己的夢幻蘭花,歡迎搶先體驗!

臺南臺蘭•生生不息
  農糧署指出,本次蘭展規劃了爭奇館、鬥艷館、幸福館及未來館四個展館,其中爭奇館運用「臺南地景」和「蘭花生命史」構成展覽主軸,結合臺南從山林到海岸的地理環境、深厚的歷史人文寶藏及現代科技帶動社會發展等3大元素設計出8大主題景觀,佈展融合「蘭花香味」、「水景」、「噴霧」、「光影投影」等多種感官體驗,讓遊客有如親臨蘭花棲地;「鬥豔館」的蘭花透過重重比賽,展示來自各地包括蝴蝶蘭、嘉德麗亞蘭、仙履蘭及其它品種的競賽蘭花,向大家展現栽培者的用心,現場更透過各式造景教您利用蘭花居家佈置,千萬不可錯過;「幸福館」則精心邀集各蘭屬蘭花業者布設各式蘭花展售區,喜歡的蘭花,讓您馬上帶回家;「未來館」展示著充滿前瞻性的蘭花生物科技技術、臺灣外銷國際花卉,讓您從全面且宏觀的角度了解臺灣蘭花產業,看見臺灣蘭花產業豐碩的成果。

內容精彩 歡迎踴躍參觀
  農糧署說明,為方便全國民眾前來參觀2017臺灣國際蘭展,即日起全家便利商店、統一超商ibon售票系統均可購買,3月3日前購買可享有預購優惠,各項活動資訊可至2017臺灣國際蘭展官網:http://www.tios.org.tw/tios/查詢,活動自3月4日至3月13日止,敬請把握展期參與國際蘭業盛事,欣賞蘭花之美。

圖:「2017臺灣國際蘭展」在台南將展出各式各樣的蘭花,歡迎參觀欣賞。


2017年2月24日 星期五

微電影「平原上的火光」─撒奇萊雅族的歷史

微電影「平原上的火光」─撒奇萊雅族的歷史

記者張麗英/報導
  23日上午,由花蓮縣私立海星中學學生組成的製作團隊「太魯閣山腳下的冒險家」所完成的微電影「平原上的火光」在市公所三樓禮堂舉行首映會,吸引許多撒奇萊雅族人、耆老與關心花蓮原住民族群發展的貴賓前來觀賞。
  「平原上的火光」這部微電影的發想出自一群海星中學的同學,這群學生本來是以研究花蓮市國福社區的歷史與記憶作為參加「拓凱全國青少年高峰論壇」的小論文作品,卻在得獎後再將獎金用以拍攝「平原上的火光」這部微電影,這群學生中僅有一位具有一半的太魯閣族血統,團隊發起人游弘宇同學表示,之前在國福社區作田野調查時受到許多撒奇萊雅族耆老們的幫助,所以在得獎後希望能為撒奇萊雅族紀錄一部屬於他們的故事。游同學提到,這部微電影的故事與歷史是透過翻找文獻與部落耆老口述,對於電影的史料陳述有一定的信心,但因經費問題,其中道具或服裝就無法完整還原,是較為可惜的地方。游同學最後表示,因為在這塊土地上已不再有族群之別,過去的歷史傷痕確實存在,深入了解彼此的歷史與文化,並透過微電影的方式宣傳給更多人看到,是我們所能做的。
  首映會現場貴賓雲集,有外交部東部辦事處大使徐光普、行政院東服處專員張金蓮、立法委員谷辣斯‧尤達卡助理陳秀蘭、立法委員陳瑩助理駱燕玲、花蓮縣議員笛布斯‧顗賚;花蓮縣政府秘書督固撒耘、李光勝;花蓮縣政府原行處副處長蔡鼎紘、花蓮市民代表會主席蘇美珠及市民代表平島‧部定、市長魏嘉彥;花蓮縣原鄉溫馨教育關懷協會理事長蘇志傑、國福國小校長張麗平、海星高中校長孔令堅、以及撒固兒部落頭目徐從、前頭目也是現任國福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黃德勇、與導演王子騏,都前來共赴盛會。
  魏市長致詞時表示,非常敬佩海星中學這群同學們的精神,他們將參賽得獎的獎金再投入到拍攝這部微電影,為協助傳承撒奇萊雅族部落歷史與文化盡心盡力,非常讓我感動,雖然公所的財政預算有限,挹注的經費不算太多,但往後若有相關的需要,都會盡可能協助有心為這塊土地發聲的朋友爭取經費,讓更多人知道屬於花蓮的故事;魏市長又提到,前兩天在洄瀾人文館所舉辦的「消失中的奇萊平原古聚落」與今天的微電影有很大的關聯性,從前因清朝時撫番政策,爆發加禮宛事件,撒奇萊雅族人為躲避追殺,隱入阿美族生活百年,直到2007年才正名為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他們的歷史需要被傳承,他們的故事值得被傳頌,不分族群,在花蓮這塊土地上,我們都是一家人。

圖:魏市長等來賓與撒奇萊雅族人、國福國小學生等人合影。











圖:發想微電影「平原上的火光」海星中學學生團隊。

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奇萊平原古聚落展熱鬧開幕

奇萊平原古聚落展熱鬧開幕

記者張麗英/報導
  21日上午,為期一年的「滄海變桑田-消失中的奇萊平原古聚落」開展典禮在撒奇萊雅族人的吟唱中正式揭幕,市長魏嘉賢期待本次展覽能帶領參觀民眾,一同深入認識花蓮市區周邊,聚落的變遷與歷史,找回屬於這塊土地的故事與記憶。
  開幕活動現場貴賓雲集,共同參與在地文化的尋根展覽,現場有立法委員徐榛蔚辦公室主任明良臻、立法委員蕭美琴服務處執行長陳志強、花蓮縣政府秘書鍾雪梅、李光勝、文化局副局長曾芳榮、原民處長陳建村,花蓮市民代表會主席蘇美珠與市民代表胡仁順、洪士閔、韓林梅、李振瑋、李正文、平島‧部定等人;東華大學教授潘繼道、提供參展文物的延平王廟主委李建興、撒奇萊雅族前、現任頭目黃德勇、徐從、部落耆老們,以及民生里長吳明崇與國福里長呂啟明,都到場參與盛會。
  魏市長表示,非常感謝在場所有貴賓的支持,才能讓這次開展活動順利進行;這次活動讓我們了解到,過去的歷史經驗有歡笑,有血淚;如今,不同的族群,都在花蓮這塊土地上共存共榮,大家就像是一家人,不分彼此、互相扶持,這是最珍貴的情感,也讓我們一起將在地的故事繼續傳承下去。隨後魏市長與主任秘書翁美華陪同蒞臨貴賓一同觀賞展覽,會場展示了延平郡王廟提供的北管樂器與農具,還有成大考古所於舊社考古行動的出土文物,以及各項記載過去生活歷史的豐富文獻,讓參觀的貴賓們都驚嘆不已,魏市長也呼籲花蓮鄉親踴躍前來參觀,雖然從前的聚落風貌已經改變,但過去的記憶將會永遠流傳下去。

圖:市長魏嘉賢、市民代表會主席蘇美珠等來賓共同參與「滄海變桑田-消失中的奇萊平原古聚落」開幕展。

2017年2月21日 星期二

「大哉孔子—聖像•聖跡圖展」暨 「大空王佛─山東北朝佛教摩崖刻經拓片展」

「大哉孔子—聖像•聖跡圖展」暨
「大空王佛─山東北朝佛教摩崖刻經拓片展」

記者陳品雯/報導
  由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策劃承辦之「大哉孔子--聖像•聖跡圖展」暨「大空王佛--山東北朝佛教摩崖刻經拓片展」,將於2月26日至3月23日在花蓮縣文化局美術館展出。該展曾於2016年9月造訪臺灣,分別於臺中市中華經典研究學會歸元講堂及台東美術館展出。「山東佛教刻經拓片展」曾在2013年2月於臺北市華山創意文化園區舉辦,其中也展出了東平洪頂山「大空王佛」等經典之作,整幅作品壯闊且氣勢磅礡,完整性為中國之最。
  「大哉孔子--聖像•聖跡圖展」是山東省海峽兩岸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山東省文物保護與收藏協會在臺灣長期巡展的文化活動,展品包括山東博物館、孔府文物檔案館珍藏的漢代壁畫、畫像石上的孔子像和宋代以來孔子畫像、孔子聖跡圖的仿製品共53幅;這些展品採用高模擬技術製作,最大程度還原原作風貌,將這些珍貴的歷代孔子畫像完整地予以展現,以單元式介紹至聖先師,色彩及墨線皆十分貼近原作,全覽孔子的聖跡。本展在「玄」及「儒」審美情緒的追求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
  本展之「大空王佛—山東北朝佛教摩崖刻經拓片展」,展出了具有具代表性的山東佛教摩崖刻經14幅,包括高達17米的鐵山《石頌》、東平洪頂山《大空王佛》等經典作品,氣勢磅礴,震撼人心,深受台灣民眾的歡迎,特別是書法愛好者的好評。
  穿越歷史的迷霧,透過形形色色的孔子像,走近這位孤獨的哲人、智慧的導師,感知偉大孔子的個人魅力,領悟孔子思想精華之所在,並親身感受山東佛教摩崖刻經視覺震撼的精典作品,藉此找尋屬於我們共同的血脈及文化精神。期望次展出弘揚齊魯文化,共同推動佛教文化藝術精神。

圖:明朝時繪製的《孔子為魯司寇像》。
















圖:鄒城鐵山《石頌》拓印。


















圖:山東東平洪頂山《大空王佛》拓印。